拓展海外版圖 哈藥的“列特基諾”樣板
發表于:2009-10-30 11:33 來源:
東北網哈爾濱10月28日訊
為了增加原粉出口,哈藥總廠同意為俄羅斯列特基諾實驗工廠建設粉針制劑車間,由此引來俄羅斯醫藥行業一場震蕩,白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等其他獨聯體國家也都在等著看這個“中國制造”的藥廠是個什么樣子。
列特基諾是距離莫斯科150公里的一座小鎮,原屬俄羅斯的化學軍工基地。近十年來,小鎮內的軍工廠民營化后,化工企業紛紛搞起醫藥,列特基諾實驗工廠就是其中之一。該公司的中國最大原粉供應商正是哈藥總廠。
事實上,不僅是列特基諾實驗工廠,俄羅斯市面上80%的頭孢類產品都來自哈藥。在俄羅斯醫藥行業的印象里,哈藥代表中國制藥企業。
這跟上世紀50年代截然不同。當時中國西藥落后,直到前蘇聯援建中國156個項目之一的華北制藥廠投產,我國才改變了青霉素等藥品全靠進口的局面。即使是20多年前的哈藥,也還完全沒有“出口”的概念。據哈藥總廠有關負責人介紹,當時的外貿廠長每天在廠門口蹲著,等藥品進口到貨清單,哪個品種要是晚到幾天,藥廠就得停產。
哈藥在俄羅斯走出的第一步,是2001年在俄成功注冊頭孢唑林鈉,成為中國第一個在俄羅斯注冊成功的醫藥企業。經過兩年市場拓展,2003年一年只賣出1.7噸。然而,到2006年突飛猛進到上百噸———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原粉藥最大出口國。俄羅斯的醫藥工業卻進展緩慢,這為中國醫藥行業提供了大量機會。
2007年,列特基諾實驗工廠到哈藥總廠粉針車間參觀時,一下子被震撼了,因為俄羅斯從歐洲進口的生產線非常昂貴,效率卻很低,一條線干一個活,不像中國車間,都是多頭作業,生產效率是俄羅斯的數十倍。
當時,哈藥總廠負責人正在為“走出去”找出路,合資建廠,低成本擴張,都是他腦袋里打的算盤。于是,雙方對于在俄建廠一拍即合———俄方出錢,中方建廠。哈藥的條件是:必須使用哈藥的原粉。
如此一來,原粉出口有了新的保障。因為醫藥工業和百姓用藥水平相對落后,俄羅斯3億人口,頭孢類產品用量卻比中國還大。對哈藥總廠來說,國內用藥量下降,正好借此拓展國外市場。
今年初,哈藥拿出包括哈藥總廠機械廠制造的設備在內的中國最好的生產設備,從原材料檢驗、化驗、空調系統到倉儲、供水等一整套生產系統。哈藥出設計,自動化程度和GMP水平完全達到俄羅斯國內標準,只用了3個月就將粉針車間建好。哈藥還負責幫助俄方進行人員培訓、派骨干去“開車”,直至俄方順利投產。
幫助俄羅斯建廠只是哈藥在外貿“走出去”戰略中的一步棋。據哈藥進出口公司統計,今年1至9月份,哈藥總廠出口總額達到7200萬美元,其中對俄大約占五分之一。對此,哈藥總廠負責人的體會是,“一定要先動,等別人想動的時候,我們已經在那很有影響了。早走這一步,別人要想趕上來,至少得幾年以后。”
如今,列特基諾這個年產2000萬支抗生素的粉針制劑車間,已引起其他獨聯體國家的關注,同行們紛紛提出要到該廠參觀。白俄羅斯甚至直接提出“能不能幫我們再建一個”。
哈藥總廠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藥廠如果運行好了,不但對哈藥的外貿出口是一個推動,對中國制藥設備的出口也將起到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