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弓蓄勢直指世界級靶點--訪哈藥集團董事長郝偉哲
發表于:2009-08-05 10:57 來源:
來源:醫藥經濟報 |
2008年是不平靜的一年,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哈藥集團創造了“企業與員工共載,品牌與效益同輝”的發展業績!這個業績,源于哈藥集團有著不竭發展動力和深厚文化積淀的企業,源于哈藥集團有著強烈使命感、責任感及忠誠度的企業家群體,源于哈藥集團有著不畏艱險、攻關克難、創新求變、勇于奉獻的2萬名員工!連續四年的跨越式發展、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提升,形成了中國醫藥行業最為搶眼的“哈藥現象”。哈藥集團在改革開放中演繹了持續快速增長,以及企業從弱小走向成熟、從成熟走向優秀的發展歷程。
北方的初夏,天高云淡,涼爽怡人。特別是被譽為“夏都”的哈爾濱,此時滿城彌漫著丁香花的味道,浸人心脾,讓人心醉。就在這醉人的季節,筆者來到了北國名城哈爾濱,相約我國醫藥產業的領軍企業——哈藥集團,對郝偉哲董事長進行專訪。
背景
今年4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正式對外公布,標志著我國新一輪醫改的全面啟動,將對包括制藥企業、流通企業、藥店、醫院等在內的整個醫藥產業鏈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
在醫改的大背景下,作為在我國醫藥行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在制藥產業中具有話語權、在醫藥市場享有知名度的哈藥集團,在2008年,當金融危機掃蕩全球經濟之際,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和行業發展壓力,它處變不驚,沉著應對,創新營銷戰略,理順產業布局,調整產品結構,整合優勢資源,全面實施“品牌戰略統領,六大基地聯動”的“以變應變”策略,“變”出了色彩、“變”出了生機、“變”出了活力、“變”出了效益,鍛造和提升了哈藥集團在行業內的影響力和領導力。
2008年,哈藥集團走出了別樣的發展軌跡,可謂“映日荷花別樣紅”,向行業、向股東、向社會、向員工呈現了一份漂亮的業績單:全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25.5億元,同比增長16.7%,為2004年的1.7倍;利潤11.9億元,同比增長39.8%,相當于2004年的3.5倍;創收利稅22億元,同比增長27%,為2004年的2.3倍。集團經濟總量、運行質量和競爭能力穩步提高,發展活力明顯增強。
目前,哈藥集團營銷規模已連續三年名列中國制藥百強之首,集團經濟總量達到黑龍江省醫藥產業的70%以上,抗生素制劑、補鈣系列產品、中藥粉針等產品市場占有率穩居全國第一位。
在當前醫改的大形勢下,哈藥集團又將如何調整經營戰略,采取哪些應對措施呢?哈藥集團在新的形勢下又將給我國醫藥行業創造多大的驚喜?帶著這些問題筆者來到了哈藥集團。
剛到郝總辦公室,就見郝總的辦公桌上放著當天的報紙,版面上的頭題正巧刊發著《“2008年中國醫藥工業百強”出爐,哈藥集團連續多屆名列第一》的報道,于是筆者就順著這一話題對郝總展開采訪。
對話
在郝總辦公室,郝總與筆者面江而坐。伴著眼前滾滾而去的松花江水,筆者和郝總的對話也漸入正題。
最大的奧妙是無奧妙
筆者:國內醫藥行業權威榜單“2008中國制藥工業百強”排行榜揭曉,哈藥集團再度蟬聯“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第一位。據我所知,這已是哈藥集團連續第三年獲此殊榮。郝總您覺得這其中的奧妙是什么?也就是說是什么支撐哈藥集團能夠雄居中國醫藥行業霸主地位?
郝總:今年又是榜首,相比較之下壓力很大。對于哈藥領導層而言,這份閃亮的成績單,不僅僅是榮譽與肯定,也意味著更大的壓力與責任。哈藥集團自2004年底調整決策層以來,確實實現了連續的高速發展。但你要說哈藥有什么奧妙,我可以告訴你,哈藥最大的奧妙就是無奧妙。其實我們就是把我們企業應當做的做好、做扎實。比如在體制上,我們2005年進行了股改和增資擴股,企業由國有一股獨大,轉變為中外合資企業。在機制方面,我們理順了集團母公司與各分公司、子公司的關系,進一步完善了管理機制和制度,明確了相互的責權利,有效地調動了管理層、經營層的積極性,尤其是打造了一支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企業家隊伍??梢哉f,這些都為我們哈藥集團有效克服醫藥市場競爭加劇和世界性經濟危機影響提供了切實的保障。
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筆者:在新醫改的背景下,作為生產企業,面對重大變革,將如何把握新醫改脈搏,占領更大的市場?如何既能在基本藥物制度中獲益,又能抓住高端市場穩操勝券?新醫改下的藥價機制如何運行?哈藥集團作為整個醫藥產業鏈的參與者,在新醫改的機遇面前,將面臨著怎樣的挑戰和考驗?
郝總:逐浪識驚濤,觀海知天下。今年的經濟形勢可以用“異常、復雜、多變”來形容。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金融風暴愈演愈烈,迅速從局部發展到全球,從金融領域擴散到實體經濟領域,釀成一場歷史罕見、沖擊力極強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并將嚴重影響今年世界經濟的走勢。而對于國內外醫藥市場,我認為還將體現穩中略升的發展態勢。
從國際醫藥市場看,據權威機構近期發布的報告預測:2009年世界醫藥仍將以高于其他行業的增長速度繼續向前發展,并將體現三個發展趨勢:一是受金融風暴影響,成熟市場增幅趨緩。二是新興市場迅猛擴張。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新興醫藥市場,今年的增幅仍將保持在14%~15%左右。三是仿制藥市場繼續演變。今年將有總值為240億美元的專利藥到期,這將促使今年仿制藥銷售額增幅達到5%~7%。
從國內醫藥市場看,2009年是我國醫藥流通體制改革繼續向縱深發展的一年。無論是政策面還是醫藥行業發展的基本面,都存在新的發展機遇和前進動能。同時,將呈現三個特點:一是藥品需求總量將持續上升。隨著剛性需求的增加,國內醫藥市場對藥品的需求空間將進一步放大。二是醫保擴容推進藥品市場向前發展,醫藥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三是《基本藥物目錄》對產品結構產生直接影響。進入《目錄》的藥品將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同時,醫藥市場也將形成普藥、新藥(專利藥品)和OTC品牌藥共掌天下的基本格局。未來醫藥市場競爭將取決于市場細分、品牌塑造、產品創新、管理提升和戰略取勢等企業綜合實力的較量。
總之,2009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也蘊含重大機遇。危機當前,惟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在全球經濟走低的形勢下,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現實困難,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化解,就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危險。我們只有化危為機,做好“過冬”的準備,才能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實現“建設創新型世界級新哈藥”的戰略發展目標。
穿好過冬三件衣
筆者:面對新的形勢,哈藥集團下一步發展將采取的應對策略是什么?
郝總:置身于金融危機的“嚴冬時節”,跨國藥企都是怎樣“過冬”呢?據了解,主要有三種措施:一是裁員,二是儲備資金,三是擇機并購。危機當前,我們不能借鑒跨國藥企裁員這種缺乏責任感的做法,但儲備資金、擇機并購,應是我們在變局中贏得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舉措。
今年我們集團經濟運行目標為:營業收入144.7億元,同比增長15.3%;利潤13.7億元,同比增長15.5%。完成這個年度指標,安全度過2009年“嚴冬”,我們需要穿好“三件冬衣”。
第一,穿好“管理”這件冬衣,提高企業的“御寒”能力。目前,在我們企業有相當一部分員工,甚至是中高級管理人員對經濟危機還沒有一個清醒而全面的認識,還只是站在“門外”看熱鬧,認為危機離我們很遠。這相當危險!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企業,由強變弱,最終慘遭淘汰。盡管這些企業敗走麥城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即缺少一種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安而忘危,缺少遠慮,對面臨的危險認識不足、準備不足,最終導致企業失敗。所以,應對危機,首先我們要在思想上做好“過冬”的準備。
一要著重“兩袋”投入。一是腦袋投入。要對全體員工講清當前的形勢和任務,強化危機意識,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抵御嚴寒不僅需要棉衣,更需要在思想上有不畏寒冷的精神意志。否則,穿多厚的冬衣也會覺得冷。要把危機意識、責任意識、企業精神等,投入到員工的腦袋里。同時,要教育員工深刻理解“做地道藥品,做厚道企業”的內涵,使之成為“哈藥人”的行為準則,要堅決防止將其標語化、口號化、概念化。二是口袋投入。要把錢投入到員工的口袋中。企業經營管理者要“目中有人”,這個人就是員工。先有“小員工”,后有“大企業”。企業經營者一定要以員工利益為本,多一些尊重“民生”的行動。一個好企業家不僅要會玩技術、會玩資本,更要懂得人心。工資是企業的原始核動力。在企業經營狀況良好的情況下,要使員工的收入高于GDP和CPI的漲幅,讓員工共享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提出:企業可減薪,但不可減員。2009年我們提出:不減員、不減薪,而且還要在效益增長的前提下,給員工加薪,讓員工的收入在哈藥品牌面前不羞澀、不慚愧,在感激中出信任,在安心中增效益。
二要研究制<